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73:我们缺少的就是定,如果你还起一念瞋心那就表示你白修行了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楞伽经(二)26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g07336672j0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二)26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注意,唯心所现,本自如如。这一句话特别、特别地重要,也就是这一些就包括万法。八识:心、意、意识。五法:相、名、妄想、正智、如如。三自性:遍计、缘起、圆成实。二无我:了知一切唯心所现,本自如如,内如外如,无法不如。趣究竟之极果,“趣”就是趣向究竟的佛果,告诉你万法都是唯心所现,能够了悟万法唯心所现,怎么样?他就能够趣究竟之极果。为安众生故,说:你心不安,你就无法安,众生心安就理得,心要能安,所有的众生就稳定、稳固,要心不安,那么就没办法安众生,所以我们修学佛道,就是在安稳我们这一颗心,而且它是本有的,它是本来存在的。

趣究竟之极果,为安众生故,为了安众生怎么样?他就从佛的功德,怎么样?逆流而出,妙同万物。接下来,就作种种类像,就化作同时现出,怎么样?“种种类”就是品类,“像”就是众生的形像,也就是因为他已经趣向了极果,是为了安稳众生的这颗心,而从佛的功德,怎么样?逆流而出,妙同万物,又化作同时现出种种的品类、众生的形像,就像一切的六道,四生:胎、湿、卵、化等等,如妄想自性处,妄想自性处,这个重点在后面,依于缘起,这一段把它调过来会等清楚,众生依于缘起而不觉悟,所以有妄想自性处,这样调过来。那么妄想就是因为凡夫,凡夫妄想处呢?不了解缘起法,缘起本非有无,所以凡夫妄想自性所起之处,正是诸佛菩萨安住之处,这一段重点在这个地方。

诸佛、菩萨、圣人一样过缘起法的生活,可是却不迷,而愚痴的凡夫一样过缘起法的生活,而缘起法,诸佛了悟本非有无,而众生不一样,不是着有的妄想,就是着无的妄想,着常见、着断见种种的知见,妄想自性之处,就是妄想自性所起之处,就是种种的知见,从来没有停止过,凡夫着凡夫见,二乘人着二乘见,菩萨着菩萨见,外道着外道见,如果究竟之处,有的人着佛见。诸位!凡夫见、二乘见、菩萨见、外道见、佛见,都不可得,这个就是妄想自性之处,是依哪里来呢?依于不了解缘起如幻的道理,所以这一点就是告诉我们,佛法的伟大,并不能离开缘起法,离开缘起法,就无所谓讲超越、契入、解脱,离开缘起法,没有另外一个解脱法的,解脱就是现在,现在就是~诸位!就看这个喔,看这里,看你要往左走、往右走,这里是缘起法,(上人拿起抚尺来比喻作缘起,)缘起自性,这里是圆成实性,(上人把抚尺举到面前,左手往左边走代表圆成实性)圆成实性,这里是遍计所执性,(右手往右边走代表遍计所执性)看这里,看你要往左走,还是往右走,这是缘起。

喔!缘起,缘起就是相啊、这些名啊,对不对?这缘起法,如果是凡夫,那就往右走,(代表遍计所执性)遍计所执,遍计所执性就是妄想,因为迷了缘起法,就每天都妄想,那就往右走,我的右边啊。如果在缘起法里面,它本来就不存在啊,空性啊,他就往我的左手边走,圆成实性,本自如如,现在看你要往右走还是往左走。往右走就是愚痴,我的右手边。往左走就是智慧,所以说,往右走,往左走,那就看你个人有没有这个因缘,所以这个“如妄想自性处”,就是正有如凡夫妄想自性处所起的,怎么样?菩萨也在这个地方,诸佛菩萨也在这个缘起里面化现妙用,换句话说,所有的众生,生活不能离开缘起法,不能离开缘起法,离开缘起法没有佛法,欸!所以因为不了解缘起本非有性还有无性,众生因此在这个缘起法里面迷了,不晓得缘起法是空无自性的,当下的,是绝对的理性的,是中道,不知道,所以没有佛的正知、正见、正念,因此依于因缘如幻而起,不了解因缘如幻而起,所以不了解所生缘生就是无生。而菩萨不一样,菩萨是化生的,他是依于法身而起的,菩萨是化生的,是依于法身而起的。

那么整段把它贯串起来是说:复次大慧,这个菩萨摩诃萨,这个大菩萨善于了知什么?八识、心、意、意识,五法:相、名、妄想、正智、如如,还有三自性:遍计、依他、圆成,二无我;了知这一切唯心所现,本自如如。内如,外还是如,这个就是生命最幸福的地方,最安详的地方,趣于究竟之极果,为了安稳众生,而从佛的功德逆流而出妙同万物,来化现出种种的品类、众生的形像,六道四生,需要什么形象,他就化现,正有如凡夫妄想自性所起的处,在哪里呢?也就是在依于缘起,不晓得依于缘起如幻,所以,菩萨能了悟生就是无生,缘生就是无生,菩萨化现依于法身而起。可是众生呢?依缘生却产生了妄想,依因缘所生的东西,却一直产生妄想,一直产生妄想。

换句话说,所有众生的心,都从来没有安稳过,安稳过,所以有一次,我到瑞士日内瓦去,到那个地方的一个公园,一个公园,哎呀,那个很糟糕,看到一个小女孩才十几岁,吸毒,精神恍惚,跑到我前面来,一直嘻嘻哈哈,一直笑,失态,一个正常女孩子不会这样子的,后来有人告诉我说,因为在瑞士这个地方,他们对这个大麻,不是禁止得那么严重,所以他们有吸这个大麻,就吸得精神恍惚,精神恍惚,一直笑、一直笑,我也不认识她,是不是?一直跑到我前面来,@!$%-,说那个我们也听不懂,瑞士,它有百分之七、八十以上,都是德国人,都是德裔的,德国,日耳曼民族的,讲那个听不懂,然后这个小女孩来,还长得挺庄严的,然后后来我要跑到这厕所,她又跟着厕所来,我又不会讲德国话,我就~呿呿,我有跟她赶两下,不知道她听得懂不懂,没办法,要上厕所,对不对?她就是一直精神一直恍惚,我觉得非常地可惜,一个这么漂亮的女孩子,竟然吸毒,我认为那个绝对有吃那个大麻,很可惜,你就知道,没有佛法的人生~我随便举一个例子,你就知道,他们内在里面有多么地迷茫,她要借重这个大麻毒品,才能过日子啊。

【注释】“心意意识”:“心”,就是第八识。“意”,就是第七识。意识就是前六识。此即总言八识。“五法”:相、名、妄想、正智、如如。“自性”:即(就是)三自性:缘起自性、妄想自性、成自性。在这里三个的关系就是,妄想自性就是迷了缘起,在妄想自性旁边就告诉我们迷了缘起,而缘起本身空无自性,成自性就悟了缘起就是空性,妄想自性就是迷,成自性就是悟,所以,佛法全在一念之间,佛法全在一念之间是什么意思呢?全在迷跟悟,佛法就是这样,迷跟悟。或者说:依他起性、遍计所执性、圆成实性。“二无我”:人无我、法无我,即(也就是)人空与法空智慧。“趣究竟”:趣入究竟之极果。“作种种类像”:现作种种品类、形像之身,如六道四生等。“如妄想自性处,依于缘起”:谓菩萨之化现,亦有如凡夫之妄想一样:凡夫妄想所至,便能立刻在心目中妄见其像,众生起妄、动念,相就显现了,那么,众生不起妄,心中虽然显相,可是不着,知道,这是心所显的假相嘛,不着,相,让它显,可是就是不着。而凡夫的妄想,正因为着相,亦(也)是依于因缘而起。菩萨化现其身也是一样依因缘而起,有如幻化。以菩萨已得意生身故能作如是变化。“妄想自性”,即妄想之义。

诸位,为什么讲妄想自性,这个「自性」什么意思?在第一义谛大空是不可讨论,第一义谛大空是唯心的现量,证量的解脱境界,他是空无自性,所以妄想后面安一个「自性」,这个很简单,这个就是我们所讲的事相要讨论它,诸位,妄想自性后面,如果补上一句「空无自性」,「空无自性」就是第一义谛大空,第一义谛大空,那么妄想自性就是事相,一定要去讨论,有语言,意思就姑且用一个「自性」,妄想其实是空无自性的,说妄想自性就是因为众生着境以为实,才说妄想自性,要不然无可讨论啊,诸法本不可说,没有语言,那么究竟证入第一义谛大空,没有能所,没有任何的语言,可是现在为了要讨论,就必须安排一个「自性」,妄想自性,有可讨论,缘起自性,有可讨论,圆成实性,有可讨论,其实妄想自性,空无自性,缘起自性,空无自性,圆成自(实)性,也空无自性,一切万法从圣人的角度来讲,都是第一义谛大空,第一义谛大空所显的真如心性,是不二、是平等的,并无来去、生灭、增减的,但是因为众生没有开采第一义谛大空所显的真如心性,因此他就有妄想自性,而妄想自性怎么来的,不能了悟缘起自性是空无自性的。

【义贯】“复次大慧,菩萨摩诃萨”如是“善”于了“知心、意、意识”等八识、“五法”、三“自性”、及“二”种“无我”之“相”,了知这一切皆唯心所现,本自如如,这个「如如」还要补两个字,第一个叫内如,补一个「内」,第二个如,是「外」也如,就是内空、外空,如如就是证得二空所显的心性,我们常常一直讲「人空」、「法空」嘛,这里就是内空、外空,「内空」(人空)就是五蕴空,「外空」就是万法皆空,所以内如,五蕴本空,外如万法皆空,所以,内外皆如,就是证得毕竟空寂,毕竟空就是佛所讲的绝对的正法。菩萨如是善观内如外如之体,万法本来不可得,究竟趣向于第一义谛大空,以为真因,所以,修行要有真正的因,尤其在这个末法,要听到这个圆顿大教,更是难,许多人都会自己看,看注解,自古以来,注解的很多,讲解的~尤其现在在这个2013年,去年2012,2013年,这样讲解的还是少,那么,大家有了这个圆顿大教,善观于如如之体,以为真因。

乘此而“趣”入“究竟”觉之极果。然后“为安”稳“众生故”,「安稳」就是度化,诸位!那要怎么安稳众生呢?安稳那一颗心,就安稳了一切众生,安心就是安稳众生,这一颗心,因为众生这一颗心,他不安,莫名其妙地不安,恐惧、恐慌,所以,安稳众生重要的是安稳众生那一颗心,让他了悟「你也是佛」,你也是佛。诸位!做人要低调,学佛要高调,不能客气的,做人要低调一点,比较没有杀身之祸嘛,哎呀,做人就低调一点,你行就好,我没什么意见,荣耀归属于别人,没关系,抢尽了风头,没关系,就统统给你,学佛要高调啊,你能不能成佛,行,我一定能成佛,能不能开智慧,行,你能不能大悟,假以时日,我用功我一定能开悟,学佛要高调啦,要不然,你能不能成佛,我看我是没什么希望,来死死好了,嗯,那就不是佛弟子呢,没什么志气啰,你要开智慧,我看没什么效啦,我还是来念佛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...笨笨地过日子就好啦,开智慧没什么可能啦,每一次一讲到开智慧,就畏缩,每一次一讲到成佛,就畏缩,没志气啦,没志气,做人要低调,学佛要高调的,欸!你能不能成佛,我有佛性,为什么不能成佛,嗯,真勇敢,欸!我能不能开悟,行,我有本性,我为什么不能开悟,直下承担,这个是学佛要高调,要有骨气喔。而从佛功德海,逆流而出,妙同万物,现“作种种”品“类”形“像”之身,正有“如”凡夫“妄想自性”所起之“处”,本非有无,乃“依于”因“缘”,如幻而“起”,故生即无生,而且其化身乃依法身而起,故(所以)化即非化。

395页。【譬如众色如意宝珠,普现一切诸佛刹土,一切如来大众集会,悉于其中听受佛法。所谓一切法如幻如梦、光影、水月,于一切法离生灭、断常,及离声闻、缘觉之法,得百千三昧,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。得三昧已,游诸佛刹,供养诸佛,生诸天宫,宣扬三宝,示现佛身,声闻菩萨大众围绕,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,分别演说外性无性,悉令远离有无等见。】这一段很简单,我们简单把它消文释义一下,这一段很容易理解的。譬如能显现众色的如意宝珠,如意宝珠就是摩尼宝珠,胡来胡现,汉来汉现,摩尼宝珠就是比喻我们的佛性是妙用无穷的,但是问题,凡夫他用不出来,凡夫是妄用,菩萨,佛菩萨是妙用,当证得法身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也如众色,如摩尼宝珠能显众色,如诸摩尼宝珠,怎么样?菩萨的妙用,因为重要的是随众生的心还有自心所显现出来的,法身显现出来的,普现一切诸佛刹土,能于一切如来大众集会,动念即至啊,动念即至,悉于其中听受佛法。

所以,在座诸位啊!你成就了像大慧菩萨的法身大士,有什么好处呢?喔,诸位!动念就到十方诸佛,哪个国度在讲经说法的时候,你一动念,你的法身,就到佛的那个地方围绕着,诸佛在说法。譬如说距离我们这边,他方世界,这比喻啦,欸,十光年哪,十光年,有佛在说法,可是你到不了啊,你到不了,你坐太空梭,你也到不了,就是,用光速的太空梭来坐,坐到那边十年,停一下,听两个小时,再回来,就过了二十年了,什么我们没有办法,可是如果你证得了法身大士,意生身啊,喔,人在这个地方,在文殊讲堂,十光年那个地方,有一尊佛正在讲经说法,嗯,我在五楼,不要来吵我,这样,看,是在定中,可是法身有到那个地方,可以穿墙走壁,没有任何的障碍,后面有讲到,证得了意生身啊,任何的岩石大海、任何的星球,都没有办法阻挡他,因为他是庄严的法身,不是粗糙的四大所构成的色身,所以,你看,喔!坐在那个地方,他的法身就直接就过去,意生身就直接过去了,也不用坐飞机咧,还免费,这很好,但是一般人没有办法啦!没有这个能耐。你看那个有证得了法身的人,是坐在那个地方,可是他可以遨游十方的虚空,穿梭自如啊,他就是意生身嘛!得意生身,一定要有三昧的定力,证得我、法二空的三昧的定力,而且接近成佛,至少要八地菩萨以上,每一本经典讲的都不太一样啦!有的经典讲初地菩萨,有的讲八地菩萨,有的要讲等觉菩萨,有一点落差啦。

接下来,如果你有这个能耐,你就可以随众生的心,普现一直诸佛刹土,一切如来大众去集会,悉于其中听受佛法,这多好啊!所以一切法如幻、如梦、如光影、如水中月,于一切法悉远离生灭、「离」就是远离生灭就是那个相,生灭就是相,缘起法,生灭,又叫做相,相是生灭的嘛!当然相是包括无形的受、想、行、识,包括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包括了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统统包括在内了。所以离种种的相、生灭,也不会落入外道的断见、常见,以及离于二乘人的声闻、缘觉的小法,能得百千三昧。注意那个三昧,所有的佛法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。今天你所要培养的是什么,就是定力,记得,定力要越来越深,换句话说:定力怎么培养,注意,妙性天然,我们的本妙的心性,它本来就是天然的,Nature Nature就是自然啰,它本来就存在的,但是我们这个没有「定」,所以我们今天,师父,我要培养的是什么,你缺少的是什么,你缺少的就是「定」,众生缺少的就是「定」,如果你出家了二十年,还起一念瞋心,那就表示你二十年的修行,统统付诸东流,白修行了,从头再来,这表示你那个贪、瞋、痴仍然没有断尽啊,出家了三十年、或者是二十年,或者是在家居士学了二、三十年,还有为了一件小事这样耿耿于怀,那是另外一种奴隶,严格来讲,你是另外一类的一种奴隶,奴隶就是做不了主。

诸位!情绪做不了主,你就是奴隶,有两种情形,一、是无始劫来的烦恼,二、是脑袋,吃药吃太多了,控制不了,我们脑神经解剖开来,你就知道,我们的情绪控制不了,是因为长时间以来,受的心情的压力太大失控,再来,药物的中毒,长年累月服用大量的西药,或者大量的不得体的中药,也会喔,中药也会,只要是药,它就会有毒,看你的这个身体的吸收度怎么样子,我指的是不得体的啦,当然,下药下得对,当然是可以救众生啊。因此,我们这个三昧,你一定要培养,但是,我告诉你,如果是无量亿劫来,所累积的这个习气,他听了佛法以后,他是可以改的,但是受到药的重创以后,是很难的,那个是没有办法的,那你心想定,你定不起来的,因为你的脑部已经受到重创了,就像我们的胃啊,胃,譬如说痉挛,你控制不住的啊,Spasm痉挛啊,控制不住的,有的人脑部受重创了,中风了,就抖、抖、抖...哪一种不管你持什么咒,你念什么佛,可以解决一些心理的压力,所以那个药物中毒的人,是很可怕的,还有酒精中毒的人,抽烟抽不停的,抽烟的人会影响到,一定会影响到,你往生极乐世界的,那个打牌打得太严重的,对不对啊,打牌打得太严重的,电视报道的说,有年岁大的人啊,要打那个牌啊,防止老年痴呆症,真是这样吗?欸,如果说:临命终的时候,正在助念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...他一辈子打牌,打牌打得太严重的时候,我碰,五万,那就阿弥陀佛了,碰,你听得懂吗?就再见了,阿弥陀佛本来现前了,我碰,打麻将打到已经习气~所以,这个不好的习气,男众尽量不要抽烟,也尽量不要酗酒,男、女众也不要酗酒,那个酒有发酒疯,那是很可怕的喔。

英国有一个女人,她是很喜欢喝酒,她有一个七岁的男孩子,她一喝起酒来,就是把那个男孩子打到遍体鳞伤,英国的,那个慈善机构就介入了,哎呀,说这个喝酒害死人啊,所以抽烟、喝酒啦、打牌啦,这些尽量、尽量不要,佛弟子要有正当的,正当是这个~我们所谓的生活,尽量不要用这个方面的,所以,我们讲三昧这个问题,当你脑部受到酒精中毒,或者是西药、太强的药毒,你每天都吃抗生素,那你麻烦大了,将来你不吃这个,你控制不住啰,现在看来是正常、好好的,可是,时间一拉长,那就没办法的,那个根本就没有三昧可言,所以三昧要身、心能够自在,要能够健康,身跟心要健康,才有三昧可言。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。得三昧已,得到了三昧,依三昧的力,依三昧力游诸佛刹,因为证得法身嘛,为什么能够游佛刹呢?因为佛刹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刹土,那就无量三千大千世界,来去自如,当然就是证得法身了。供养诸佛,然后,修福、修善,因缘俱足,生诸天宫,宣扬三宝。诸位!含带每一个人的责任就是,为什么要补上一个「宣扬三宝」,就是你有能力就要这样做啦,一切为宣扬三宝而活,就是真正的佛弟子的纯真的生命。

你这一辈子的生命是为什么而活,为佛、法、僧而活,为你的法身慧命而活,为了宣扬三宝而活,因为这样才能够成佛啊。示现佛身,示现佛身以后呢,由种类众多的声闻、由诸声闻、菩萨、大众来围绕,因为你是佛,示现佛身,佛身,当然要声闻僧、菩萨众围绕,(以)一切法都是自心的现量境界,意思就是切莫住着一切外境和假相,切莫住着,度脱众生,什么叫做度脱众生呢?度脱自心所现的如幻众生,因为所有的众生都是他心所显现出来的,虽度无量无边众生,实无众生可度,虽无众生可度,还是如是度,不妨缘起吗,师父也知道,万法唯心所现,本不生不灭,可是我们还是要说法度众生,虽然度脱无量无边众生,其性本空,也无众生可度,一切法如幻,所以因为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的境界,这样子度脱自心所现的如幻的众生,分别演说一切外法之性,都是空无自性,一切法皆依心而存在。普令闻者,大家都能够听闻到正法,万法都是这样,各能够了知心,顿证圣人的智慧,悉令远离有无等见,「见」就是邪见,当远离有、无等见的时候,就能够亲证真如之体,就能够证得真如之体。

整句把它贯串起来,再讲一遍:譬如证得法身以后呢,譬如能显众色之如意宝珠,这个菩萨的妙用也是这样,能随众生的心以及自心性,证得了法身,普现一切诸佛刹土,一切如来大众集会,悉于其中听受佛法。所谓一切法如幻如梦、如光影、如水中月,于一切法远离,悉皆远离生灭、断见、常见,以及远离不发心的声闻人、缘觉的小乘法,得百千三昧,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。得三昧已,以三昧力游诸佛刹,游诸佛刹能够供养诸佛,生诸天宫,宣扬三宝,示现佛身,由种种的声闻、菩萨、大众来围绕他,以因为一切法都是自心现量,因此就能够不住着外境和假相,也因此能够度脱自心所现的如幻的众生,为什么叫做,自心所现的如幻众生,因为圆觉大教不论外境,所有的外境、众生统统是自心所现,记得这一句话,再重复地强调,圆顿大教不论外境,完全所论统统是自心所现,这一点是很重要的。分别演说一切外法之性,皆是空无自性,分别演说一切法,一切外法之性呢,都是空无自性,一切法都依心而生,普皆一切众生各能了自心,来顿证圣人的智慧,悉令远离有见、无见等邪见,而亲证、亲见真如之体。

【注释】“众色如意宝珠”:能显众色之如意宝珠。就是人人有一颗如意宝珠,就是佛性,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意宝珠,这是指人人皆有佛性,所以学佛不能客气,你能成佛吗?行,假以时日一定成佛,好好地用功,自我这样勉励,做人要低调,学佛要高调,就是要高调,如果有人讲说,你不能成佛,我就是要成佛,你是要怎样,要有那种直下承担。如意宝珠即(就是)摩尼宝珠。

【义贯】“譬如”能现“众色”之“如意宝珠”,菩萨摩诃萨法身之随缘不思议妙用亦如是,如如意宝,珠,如「、」停一下,就像如意宝,不是如如意宝,你可不要这样念喔,那样是会笑死人呢,不是这样的念法,如「、」如意宝,知道吗。随诸一切众生心及自心之所念而“普现”于“一切诸佛刹土”之中,“一切如来”与“大众集会”之处,“悉于其中听受”一切“佛法:所谓一切法”皆“如幻、如梦”、如“光”复如“影”、如“水”中“月”,依缘而起,非有非无,因而得“于一切法”远“离”于“生灭”及“断常”之邪见,以“及离”于“声闻、缘觉之”小“法”;如是修学已,即“得百千三昧,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,得”此诸“三昧已”,即依三昧力,遍“游”一切“诸佛刹”土,“供养诸佛”,示现“生”于“诸天宫”中,以“宣扬三宝”或者是“示现佛身”,由诸“声闻、菩萨”眷属“大众围绕”。而“以”一切法皆为“自心现量”之究竟甚深微妙如幻法门,诸位!这几个字,就是一切法皆为自心现量之究竟甚深微妙如幻法门,这句话答案是什么,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

所以,了悟了自心现量,答案就是,与外境无关,成不成佛,在你自己,有没有个性、有没有意志,你有没有坚持要放下这个假相,有没有坚持把身、口、意清净,有没有坚持内心不起妄,如果你有坚持,那么,成佛在即,顿契真如,顿契喔。所以,禅宗有一句话说:生擒活捉,不费吹灰之力啊,真的懂得修行,生擒,生擒无明,活捉烦恼,不费吹灰之力,这是指有证量解脱的人,他根本就不必把自己搞得很累,我就把它放下,轻轻松松,这样,我就把它放下,轻轻松松,我就没有烦恼,不是像师妈讲的,它自己要跑出来,我有什么办法吗?欸!我跟你讲了几次,喔,她意思是说:无明烦恼是自己要跑出来,所以,生擒活捉,不费吹灰之力,因为体悟了甚深的微妙法门。所以修行真的悟道的人是轻轻松松的,不是把自己搞得很痛苦的。人家~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...头磕了都快破掉了,烦恼还在,分别心还在,别人讲的,我不听啊,我不听,绝对不听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...很好,念佛很好。但问题烦恼来了,你怎么办,不管了,我就等阿弥陀佛来接引,万一阿弥陀佛没来呢,因为你心境不够呢,万法唯心现量,你念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也是你的心啊,你心清净,阿弥陀佛才会现啊,修净土法门的,就是少这个,不了解这层道理,我心清净了,极乐世界自然就显现了。还由外面一直拼、一直拼...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...没错,但问题~烦恼还没解决咧!心不清净啊,他不晓得我要把心搞得清净一点,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自然就显现,心净则国土净,心清净,难道不是极乐世界吗?他不懂得这一层道理。所以,会懂得修行的人,从重点下手,就是唯心,这样念起佛来,得心应手啊。

“度脱”自心所现如幻“众生”,只要是自心所现的一切法,统统是如幻,因为它没有实体可得,换句话说:再讲确实一点,你的爸爸妈妈,是如幻,师父,是如幻,讲堂,是如幻,你今天干了很多的事业,是如幻,你今天名气很大,干到很高层的领导,那是如幻,不是如假包换,是如幻,欸!如幻,既然是幻,到底在执着什么,我们在为谁辛苦为谁忙,了悟了以后,喔!我们以前,生活的方式都是错误的,都是用依靠的方式,依靠缘起法,你就会死在缘起法,让你的心独立,接受这个缘起,事实就是这样,已经发生了,我接受,缘起法就对你完全失去作用,变成智慧,这样一念之间,你就解决了。为其“分别”开“演”宣“说”一切“外”法之“性”皆“无”有自“性”,依心而生,普令闻者普令有修行的人,欲令修行的人,各了自心,顿证圣智,要不然,三皈依怎么念啊,自皈依佛,当愿众生哪,自皈依法,也当愿众生哪,自皈依僧,也是当愿众生哪,那个「自」是什么意思?皈依自己的心性,体解大道,发无上心,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,统理大众,一切无碍,这全部都是心的东西,连三皈依都回归到自性,自性不皈依,不然你要皈依何处,皈依佛,佛在哪里,皈依法,法在哪里,皈依僧,僧在哪里,和合的那一颗心就是僧,这是究竟的心性来讲,皈依佛,皈依自己的觉性,要不然你皈依哪里啊,皈依法,皈依心中自己的真理,皈依僧,你的心本来就无诤,是你妄动才有诤嘛,要不然,哪里有三宝,这是究竟义来讲,连那个三皈依,都是回归到自性啊!整天念,自皈依佛~整天念...念了十~多~年,就是很长时间了,十九年,叫做十~多~年,念了二十年的三皈依,不知道在念什么,脾气照样发,无明照样起,这样可怜不,学佛的人有没有很可怜,没有听到正法,没有听到佛法,念了一辈子的三皈依,不知道三皈依什么意思,人家念就跟着唱,跟着人家拜,但想一想也不错啦,还愿意来,多少拜一点,结个善缘啦,也不错,那就知道,哇!这个佛法多好啊,是普令闻者,各令自心顿证圣智。“悉令远离有无等”邪“见”,而得亲见自心真如之体。万法回归自己的心性,自依止、法依止、莫异依止。

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心量世间,佛子观察,种类之身,离所作行,得力神通,自在成就。】

「心量」就是自心所现的量,万法都是自心唯心现量的境界,而成世间一切~怎么样?诸法,意思就是说:心生则种种法生,万法都是心所显现的量,你只要注意那一颗唯心,万法就解决,就是说,你要解决问题,是从心解决,而不是一直念佛、拜佛,念佛、拜佛很好,一定要了悟这一颗心,你要修行,你离开了这一颗心,那个佛号,不真实的,你今天诵经,离开了这一颗心性,诵经,不真实的,念佛还有烦恼,就是夹杂烦恼而修,念佛还有诵经,还有烦恼,不是从唯心的现量境界,所显露出来的诵经,那么,也是像鹦鹉学人讲话一样啰,牙牙学语,拾人牙慧了,经典是佛讲的,还要你诵给他听吗?所以了悟了万法唯心现量的境界,万法都在启示心的觉性,那就对了,我念佛,用真如的心念佛,我的诵经,用真如的心诵经,这个就是真正的佛法,纯正的佛法,所以,台湾很辛苦,在四十年来,很少人单刀直入地去讲究竟义的圆觉自性,很少,所以在台湾的这个过程,学佛的过程里面,大部分都是像法会啦,大部分的都放生啦,当然我们也赞叹、也随喜,慈善啦、办办学校,我们也随喜,我们也赞叹,但是,真正地弘扬佛的圆顿真如,这种自觉圣智的,还是少,这个最重要的,所以佛教缺了这个最重要的一块,这样,佛教才会有灵魂啊。

所以说什么动力让师父这样一直坚持要讲这么深的经典,就是报佛恩啦,我大一听到了佛法,感受到如来的伟大,虽然我没有办法,像释迦牟尼佛这样子,我愿尽己之心、竭己之力,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啊,报佛恩,生命反正就是一次嘛,我们生命不是纸张,可是回收再来一次啊,从一出生到结束,也不过短短的几年,我要过着最有意义的,我要最有意义的日子,所以,我们常常收到Email来,欸呀!他感谢师父啊,再来,他说这个道场,整个道场都在看师父的光盘,结夏安居也依师父的光盘在看,欸呀!这个让人感动啊,就是舍头目脑髓啊,师父都甘愿,看到众生得到这么大的法喜,死,其实就是一个过程嘛,死,就像进入一个隧道,另外一端,又是光明的一天,又是光明的一端嘛!死就像进入隧道啊!一下呢,我们的灵魂拖出来的时候,就像进入隧道,一下子,就见到极乐世界啰,这个世间,也不是那么好逗留的啊,也没有什么好逗留的,所以啊,是什么力道而让师父这样子的愿力,就是我希望提升台湾的整个佛教的素质跟水平,不能这样拜佛,拜得迷迷糊糊,也不能这样诵经,诵得愚痴,也不要这样,学佛也不要活得跟家人都格格不入,变成一个奇怪的动物,对不对啊,因为听闻了佛法,喔!变成一个很和谐的,变成融入这个家庭,融入整个社会,学佛,不是把自己变成怪物啰!慢慢地听法,所以这个Email过来,我就觉得很安慰,生命总是要做一点有意义的工作,所以我一定要把这个最难的,把它讲完,一定要这样做,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,这样整个佛教才能够提升,当然要靠这些诸山长老,不能说只有靠我,还有靠这些护法居士大德,靠大家啦,我也尽一点绵薄之力啦!我是弘法是如此地坚定,不可动摇,也带给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受用,所以师父觉得说,生命活得非常有意义,因为,你了悟了自心现量的境界,而能够成一切世间一切诸法,完全是你的愿力。

接下来,说:佛子,如是观察万法唯心现量,这样修行能够得到三昧,意思,三昧就是,我不再受一切种种的错误的知见而动摇,怎么样?就能够得到各种种类之身,种种的变化,而离能作还有所作,这个所作上面要补两个字,叫做「能作」,离能作所作,「行」就是起无功用之妙行,这个「行」已经不是粗糙的意识心了,已经是法身大士了,证得自觉圣智,趣向一切,一切法趣向第一义谛大空的智慧,所以这个「行」是起无功用行的妙行,这个「行」已经不是普通的行了,离能作所作起无功用行之妙行。接下来,得力神通,得力神通就是,在由因为观一切法如幻得到了三昧力而种种的神通,一切自在成就,意思就是:三昧正定之力才能够成就佛道,换句话说:从另外一个角度讲,没有三昧正定之力,那成就佛道免谈,这个没得选择,没有选择,一定要透过三昧的正定的力量,意思就是:学佛的人碰到什么事情,不要太情绪化,学佛的人碰到任何的事情,完全能够掌控你的三昧,诸位!拥有三昧力的人,他就拥有真实的生命,因为我不随你动摇,不随你起舞,不随你动摇,不随你起舞,你的真实的生命就找到了,你的心中有无比的喜悦,你时时刻刻都在定中,统统在定中,一切众生,应当培养如如不动的心性,心性,禅宗里面讲,心性是无价的摩尼宝珠,心性,它是就像无价的摩尼宝珠。

【注释】“离所作行”:离于能作、所作,而起无功用之行。“得力神通”:“力”是如幻三昧力。谓得如幻三昧力与种种神通。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”:由自“心”现“量”而成“世间”一切诸法。“佛子”如是“观察”、修行,则能得各种“种类之”变化“身”,“离”于能作、“所作”,而起无功用之妙“行”。由“得”如幻三昧“力”与种种“神通”,故一切皆得“自在成就”。【诠论】此偈所颂,是说菩萨摩诃萨的不思议妙用,是唯心观行成就所成。

397页。【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:“唯愿世尊为我等说一切法空、无生、无二、离自性相,我等及余诸菩萨众,觉悟是空、无生、无二、离自性相已,离有无妄想,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:“谛听、谛听,善思念之。今当为汝广分别说。”大慧白佛言:“善哉,世尊,唯然受教。”】

简单地消文释义。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:说:唯愿世尊为我等说一切法空、一切法空的意思就是:一切法空无自性,一切法的意思就是,人生跟宇宙一起讨论,觉悟,要嘛就彻见人生跟宇宙究竟的真理,当然就是证得一切法都是空性,毕竟空寂,没有语言、没有文字、没有能所,那么,证得一切法空,就了解了涅槃的思想,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能得解脱跟自在,这就是涅槃的缩影,涅槃的缩影就是解脱跟自在,你说跟这个人亲近以后,发现这个人的生活非常地解脱、非常地自在,从他身上可以感受到涅槃的核心价值,所以说:在现实生活能得解脱跟自在,这是涅槃的缩影,缩、就是缩小的「缩」,缩影,因为涅槃等如虚空啊,没办法去讨论,要在现实得解脱自在,这个就是一种很现实的一种超越的思想,那么一切法无生,这个无生是指体性本空,不是一切法没有生,空无一物,外道那种空无一物那个无生,所以,一切法其体性本空,并无来去、生灭、增减,无生则无灭,重点在无生则无灭,简单讲就是没有生灭法。

那么,无二、无二就是没有能所,这个无二换句话说:叫做回归当下,回归当下叫做无二,那么,什么叫做无二呢?所有的万法都不离自性,都是唯心现量,所以,它是不二。离自性相,离自性,自性相就是万法本来是空性,空无自性,所以,万法离有无、离自性相。我等及余诸菩萨众,觉悟是空、万法本无生、没有能所,唯心现量、无二、万法离有无自性相已,离有无妄想,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为什么讲个「疾」呢?如果你这样了悟万法唯心现量,不着有、不着无、不着断、不着常,那么你很快地就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果。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:「谛听、谛听,善思念之。今当为汝广分别说。」大慧白佛言:「善哉,世尊,唯然受教。」

【注释】“无生”:即(就是)一切法毕竟无有生起。这句话还要补:「若有生起,只是缘起、只是如幻」,这一句话就是要补这一句,就是一切法毕竟无有生起,就算有生起,它只是因缘生而已,因缘生等同如幻,不实在的意思。“无二”:亦即(就是)不二法门,于此法门中,见一切法皆不分别,因为不离心故,若有分别,其实分别自心。故称无二。“离自性相”:即(也就是)一切法无有自性与自相。“离”,就是无之义。“离有无妄想”:离于有无二邪见之妄想。】

【义贯】本节从略。【诠论】“本经所阐发的,不外五法、三自性、八识、二无我。自从别问别答以来,从八识开始探讨,而显示真相;探究五法以彰显如如,最后则谈人法无我,断常见不生。至此,所谓法空、无生等法之义,也已包容进去了。但至今所论究的,都是从妄辨真,因为有邪才立正,所以还是属于圣凡、染净、有无之见,尚未达到第一义空空,湛然忘言之旨。所以大慧菩萨至此再请复说前义,令诸闻者一念不生,顿离二见,妙证极果;所以大慧菩萨最后说:令大众皆离有无妄想,而能不历僧祇证法身。所以,达摩大师讲了一句话,我非常地认同,他说:一般人把这个修学佛道,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,那么久、那么远,这是不明佛意啊,不了解佛的意思,三大阿僧祇劫其实就是指贪、瞋、痴,断了贪、瞋、痴的无明,这样一下子就成佛了,所以,一般来讲,不了解三大阿僧祇劫那是表法的,一般就说:哎呀,成佛要很久、很久...达摩大师说:听了这一段让人会退失道心,既然要那么久远才成佛,那我今天用功也没什么多大意思了,所以在《达摩血脉论》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啊,达摩大师,所以,那是表法的,三大阿僧祇劫,你只要断贪,一大阿僧祇劫就没了,你只要断瞋恨心,二大阿僧祇劫就过了,你只要断愚痴,三大阿僧祇劫就了了,就成佛了,所以贪、瞋、痴,表法的,就表三大阿僧祇劫,如果说成佛一定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,那么,达摩大师说:让无量无边的众生不明佛意,退失道心,这样,我还拼什么,就三大阿僧祇劫,就做「万睡爷」,吃饱就睡,这哪有办法呢,欸!我们有希望,只要你断,彻底地断贪、瞋、痴,三大阿僧祇劫就过,欸!我觉得说,听法就是有这个好处,在刹那间,喔!原来这佛意是如此的,哎呀,不可思议。

【佛告大慧:“空空者,即是妄想自性处。大慧,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、无生、无二、离自性相。大慧,彼略说七种空,谓:相空、性自性空、行空、无行空、一切法离言说空、第一义圣智大空、彼彼空。”】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有困难,到最后,他听完以后,他就空空(笨笨地),不知道在讲些什么,到最后,听完脑筋转不过来。

佛告大慧:空空者,也就是说,上面那个能空,一切法的空观,然后,能空、还有所空,能观空的,能空一切法那个空观,就是空观,那么,有能空、还有所空,这个一般小乘人都是如此地修,叫人家观空嘛,观空就有能空跟所空,不晓得真如并没有能所,一切法本来就是绝对的空嘛,但有能空跟所空,这个就是妄想自性所生起之处。哇!一针见血,这是能所不断,你就是生灭,所以师父讲嘛,修止其实是没有能止、所止,修观其实是没有能观、所观,患有能观、所观就患有无穷的过患,患有能止、所止,就有无穷的能止、所止的过患,那么,能空、所空就是妄想自性所生起之处,简单讲就是能所不断的,就算你修行,你修空观,你没有放下那个空观,就不能契入真如,因为你能空,这个空观就是妄想,真如心性不需要观空的,这本来就空,好还多一个头上安头。说:大慧,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、这什么意思啊,说:大慧,佛之所以说法,是为了哪一些有妄想自性的人、计着的人,才讲空,如果你恢复到真如还讲什么呢?佛为哪一些有妄想自性计着者说空,佛为那些妄想众生才讲一切法无生、体性不可得,佛为哪一些妄想自性计着者,才说万法没有能所,本来就不二,唯是一心,唯是现量的解脱境界,因为众生有妄想,所以佛才说离自性,离自性、离有性、离无性,离自性,因为诸法本来就空无自性,所以,离有性、离无性。

说:大慧,彼略说七种空,所谓:相空、佛说我们要好好地用般若智慧照见一下,观这个一切你眼睛所看的外相,包括男女、包括方圆、长短这些,这些相,你注意看,它的体性本来就不可得。接下来,性自性空、「性」前面是相空,是观外相,现在是观内,坚性、湿性、暖性、动性,坚、湿、暖、动,也就是四大种地、水、火、风之性,所以前面是观外相空,相相都空,这里是观四大性其自性本空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《楞伽经》(一)01-47目录链接

楞伽经47: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,自性要自悟要自度

楞伽经 48:到大悟见性那一天,所有的时空统统完全静止

楞伽经 49: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,也是一种习气;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

楞伽经50: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,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

楞伽经51: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,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

楞伽经52:什么都往好处去想,你八识田中落下去的种子就会是善的

楞伽经53:争论是你在跟自己的无明对话而已,赢输也只是个观念而已

楞伽经54:刻薄的语言是很损德行跟福报的,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

楞伽经55:要离于群聚,离于习俗,离于睡眠,远离外道的经论、言说

楞伽经56:没有达到究竟解脱之前,要依靠念佛、持咒或诵经来薰习

楞伽经57:证量的解脱境界它只有结果没有如果,有如果的话就表示他没有开悟

楞伽经58:什么是人生,什么是宇宙,统统是妄想的产物

楞伽经59:需知环境有多么的重要,遇染则显现染相,遇净缘则显现净相

楞伽经60:当你卡在观念碰到争执不休的时候一定要各退一步,把最困难的事情交给时间

楞伽经61:人是可以顿悟顿证的,问题是习气还在,因此断种子习气叫做修行

楞伽经62:由分裂的无明就知道大部分人都是多重人格,人的情绪常常变来变去

楞伽经63:心中一直无法释怀的人,很明显的就是另外一种奴隶

楞伽经64:如来并没有离开我们,尽虚空界法界尽是佛,其中只有一个小人就是我

楞伽经65:人活着就是一种记忆的影像,是一种生生灭灭观念的取代,人是死在观念里

楞伽经66:什么相都是你心所引起的,要重视你的动念,要动善的智慧的念

楞伽经67:根器真的不能勉强,每一个人生生世世所培养出来的根器不一样

楞伽经68:我们要做一个好的杀手,专杀内在的无明,专杀内在的烦恼

楞伽经69:学佛就是在转化的工程里面要肯舍、肯布施、肯牺牲

楞伽经70:你越贪爱,业就越重。这个爱是指执着,爱心是需要的

楞伽经71:见一切法无我,就什么都可以牺牲,到处都跟人家结善缘

楞伽经72:极端的饮食、生活会伤身体,极端的心也会伤到我们的清净自性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圆觉经》讲座 目录

慧律法师《楞伽经》(一)01-47目录链接

妙法天籁音 地藏经(01-06全)目录

妙法天籁音  妙法莲华经01-25全 妙印法师念诵

妙法天籁音 药师经01-04全 妙印法师

妙法天籁音 圆觉经01-04 全 妙印法师

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-18目录(全)

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